每週短講 (二丁班 徐子涵)

袁隆平

 

校長、各位老師、各位同學:

  早上好!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位被譽為「雜交水稻之父」的人物:袁隆平先生!

  袁隆平祖籍江西,成長在一個知識份子家庭。父親一直希望袁隆平能和他一樣考上名牌大學,走「學而優則仕」的路,但袁隆平卻選擇了農科。他19歲時考入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學習。自此,「讓中國人都吃上飽飯」成為他一生的追求。

  1953年,袁隆平畢業被分配到湖南省的安江農業學校當老師。那時候,農民雖然在土地改革中獲得土地,實現了「耕者有其田」。但是,飢餓沒有遠離中國人民,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的三年困難時期,令經歷過者畢生難忘。袁隆平此刻深深感受到糧食安全的重要,他思考着如何解決問題;他還堅持「中國人的飯碗要拿到自己手裏面,不要靠人家」。

  1961年的一天,袁隆平在田邊發現一株「鶴立雞群」的水稻,它穗子很大,很整齊,籽粒很飽滿。他高興壞了,認為這是難得一見的良種,於是將之採走,第二年就以它作種子,開始培育。但培育結果卻令人失望。他坐言起行開始研究,惟水稻雜交優勢的觀點,卻與當時國際主流迥異。一個鄉村教師挑戰世界學術權威,很多人潑冷水,更多人當成笑話。但是袁隆平認定這是發展方向,即使再困難也要堅持。終於在1971年,袁隆平打開研究的突破口;「取得雜交稻的第一個「母本」。經過不斷努力,更證實其產量能明顯提高;他將之無償分給各地科研協作組單位,更多農業科技人員加入實驗。1973年10月,袁隆平一次會議上宣布在雜交水稻研究獲得成功。此後數十年,袁隆平繼續帶領團隊研究和推廣雜交水稻,這些水稻並被推廣到世界各地,協助很多非洲和亞洲國家解決糧食問題。  

  因為在糧食的貢獻,袁隆平獲獎無數,包括中國最高榮譽的「共和國勳章」,還有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頒授的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等。晚年的袁隆平尚沒有離開研究雜交水稻的第一線,並和團隊開發出「海水稻」和試驗在沙漠種植水稻。即使到了90歲高齡,他仍為雜交水稻增產目標努力着。

  2021年3月,袁隆平在海南基地不慎摔傷入院,身體情況急轉直下。住院期間,他仍惦記着試驗田作物的生長情況.。同年的5月22日,袁隆平與世長辭,享年91歲。

  袁隆平先生一生為讓中國人都吃上飽飯而奮鬥。他研發的雜交水稻如今已種在中國一半的水稻田裏,單是所增加的產量就可以養活7,000萬人。我們應該學習袁隆平先生以國家和人民需要為己任的精神,及他堅毅不屈、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。謝謝大家!